歷經百年風雨的三廣商行,靜靜佇立於市場巷弄之中。老屋建築早已斑駁,燈光昏黃、管線紊亂,天花板坍陷、牆磚剝落,處處皆是時間留下的痕跡。狹小的空間被人潮擠壓,巷道狹窄無法通車,所有拆除與材料運送,皆須仰賴人工一點一滴地完成。
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創立以來,三廣商行已陪伴這片土地走過百年歲月。一間糕餅老舖,從市場巷弄中孕育而生,承載著一代代記憶與手藝的傳承。這次改造,是一次向歷史致敬的轉身,我們選擇保留時間的痕跡,同時以現代設計語彙,重新詮釋空間的可能。不追求華麗的裝飾,而是回歸簡約、純粹與自然,如同店內販售的天然食材,清新而真實,喚醒人們對生活本質的感受。透過開放通透的格局,讓空間更加自然簡約,呈現出最精簡、最生動的面貌。讓人在這裡不僅是一個糕點店,更是一個讓人放下心防、敞開心扉、感受人生美好的地方。
老屋不語,記憶悠長,
手藝與時間,一代代流淌。
新光映入舊牆,
木與風,在此對話成章,
傳承,不只是過往。
老屋的建築結構因年久失修而出現問題,裝修前需要進行檢測修繕外,保留老屋原有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同時增加新的元素和設計,以創造出更具現代感的空間,是本案的裝修重點。
走過熙攘市街,目光卻被一抹熟悉又陌生的暖光吸引。木作燈箱輕輕亮起,招牌上寫著「大正十一年創立」,像是某種時光的暗號,穿越現代,步入百年前的街角風景,彷彿置身日本的大正時代,一間老舖靜靜等待,延續著記憶與風土的故事。
手作木紋燈箱,光影靜靜綻放
木質肌理溫潤可感,柔光穿透瓦楞板,
灑落在街巷之中,如夜裡的一抹溫暖。
微光不張揚,卻自帶吸引力,
在市井間,靜靜成為注目的存在。
力拔山河的氣勢,一眼震撼
室外主牆以浮世繪風格巨幅壁畫迎賓,畫面壯闊奔騰,
結合鯨魚、浪潮與櫻花意象,不僅烘托出懷舊與典雅之美,
更賦予空間強烈的文化厚度。這不只是外牆的裝飾,
而是一幅有溫度、有故事、有文化的風景畫,
讓整條街道因此多了一道浪漫又深刻的風景線。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期的一種版畫藝術,將當時社會的風貌、文化、娛樂等生活面向生動地呈現在紙上,成為當時普及的媒介之一。透過在外牆展示浮世繪的作品,不僅能呈現店家對於日本文化的熱愛與推廣,也讓顧客能夠在購買商品之餘,更深入地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文化價值及藝術特色,增添了一份文化的情感,讓整個空間充滿了浪漫的氛圍,為市場增添一抹美好的色彩。
木作櫃體環抱出柔和的動線,
水磨石紋理結合手作感櫥窗,展現自然與質樸的美感。
空間以日式暖簾劃分界線,過渡至品牌標誌的端景牆,
光影溫潤,步調放慢,
讓人彷彿走進一間藏在老街深處的日式和菓子舖。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是一句溫柔的迎接,也是一份來自老店的款待儀式。
沒有繁複裝飾,卻自成風景。
從踏入門口那刻起,空間的故事便悄悄展開。
一塊布,一道光,一段職人精神的延續
日式暖簾不僅營造出濃厚的和風氛圍,
同時作為室內外之間的柔性界線,
為動線帶來自然且優雅的過渡。讓人從喧囂走入靜謐,專注感受空間語境的轉換。
它不只是裝飾,更是美學與機能兼具的場域設計手法。
陳列不只是展示,更是一種流動的風景
可移動式玻璃展示櫃以溫潤木框結合清透玻璃,
在保持視覺通透的同時,展現商品細節與層次。
底部配有滑輪設計,依店內需求可靈活調整動線與陳列形式,
讓空間配置更具彈性與機動性,適應不同節慶與營運情境。
形式簡潔、機能完備,是設計與實用性的平衡體現。
以清透玻璃搭配溫潤木作框體,
陳列的不只是手作點心,還有節氣飾品與小物布景,
將糕點視為文化與節慶的延伸。
在視覺與情感之間,建立一種細膩的溫度與期待。
櫃體以圓弧轉角柔化動線,提升親和感與安全性。
層板採分層設計,靈活展示季節小物,
讓轉角成為視覺焦點,也承載文化細節。
簡潔中見溫度,又保有日式陳列的留白美感。。
通透的展示設計,讓甜點從每一個角度都能被看見、被欣賞。
無論由上或由前,皆是一場視覺的味覺邀請。
戶外玻璃展示櫃作為商品陳列的主視覺焦點,
讓顧客第一眼即能看見吸引的商品,提升停留與選購意願。
櫃體採可移動設計,依營運或展售需求靈活調整配置,
兼具展示效果與機能彈性,是門面與動線整合的關鍵核心。
透過光影創造情境氛圍
延續日式語彙,空間引入圓形木格柵吊燈,
與長虹玻璃格窗相互呼應,
透過光影穿透與線條節奏的交錯,
在虛實之間堆疊層次,
形塑出溫潤、安靜又具建築感的立體表情。
品牌形象牆面
品牌形象牆以橫向深色木紋板材鋪陳,呼應日式傳統雨遮板的語彙,
融入背光設計,使標誌在沉穩背景中清晰浮現,成為視線焦點。
整體語境靜謐內斂,展現低調卻堅定的品牌態度,
傳遞百年老舖的溫度與細緻職人精神,
在柔和光影中,勾勒出濃厚日式氣韻。
入門端景牆不僅展示品牌精神、營造日式氛圍,
同時也是一處吸引拍照的打卡亮點。
如同一幅靜謐窗景,
讓顧客駐足、拍照,也留下對空間的記憶與好感。
使用無印加北歐的元素,將水磨石、花磚、清水模三大材質拼接。花磚地坪能清楚區分室內外空間,清水模灰境質感地坪彰顯樸實無華的生活美學,搭配水磨石櫃底,適當點綴空間又不會花俏,增添商店活潑感
提升空間的藝術價值與日式氛圍
特別選用葛飾北齋經典之作《神奈川沖浪裏》作為窗簾設計,
波濤洶湧之勢與靜謐空間形成對比,
不僅展現自然的張力與美感,
更使整體風格在細節中達到視覺的統一與和諧。
日式清水模輕鬆營造樸實自然感
清水模質感工作主牆,具有堅固、防火、防潮、隔熱、不易變形等優點,搭配長虹玻璃木作門,讓光線自在穿透,維持空間的明亮感受,也能保有內部工作人員的隱私空間。整體牆面規劃靜謐又溫暖,亦可避免傳統格間的侷促壓迫。
井然有序的櫃台
櫃台以俐落線條與清晰層次呈現,
動線流暢、機能完善,呈現井然有序之美。
溫潤木質語彙,延續整體空間的靜謐感,
讓服務場域亦成為視覺與體驗的一部分。
整合式吧台作為空間核心,融合收銀與作業機能,藉由雙層檯面設計,巧妙區隔動線與用途。上層保持視覺俐落整潔,利於顧客洽詢與交易,下層則預留收納與擺放個人物品之空間,提升工作流暢度與便利性。
打造兼具機能與美感的開放展櫃
櫃台前方設置開放式展櫃,融合展示與收納機能。下層作為庫存收納使用,上層則以開放格構成視覺焦點,方便陳列熱賣商品,提升導購效率,在實用之外更添柔和美感,使顧客一靠近就能感受到溫潤親切的空間語言。
展示櫃結合吧台設計,自然劃分出工作區與顧客動線。上層開放式擺設,便於選購與視覺導引,下層水磨石飾面隱藏抽屜,兼具收納與美感。延伸至室外的活動櫃體更增添使用彈性,展現機能與美學的巧妙平衡。
新舊櫃重新整合,打造日劇感空間
新舊櫃體融合重整,以木質調與懷舊配件堆疊出日劇感場景,在細節中勾勒出熟悉而溫暖的生活氣味。
沿用舊有系統櫃體,經由巧妙的重組與排列,讓記憶中的痕跡得以延續。新作櫃體與深色舊展櫃交織出深淺對比的層次美學,三種木色交錯融合,彷彿時光在木紋間流轉。空間不再只是販售的場域,而是一處承載歷史的角落,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與老店溫柔的初心,彷彿回到昭和時代的靜好時光。